其他
钟明奇:新时期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的开拓者——郭豫适先生及其红学史研究
01
新时期以来,古典文学界崇尚学术史的研究,颇成为一种风气,且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早在1998年,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潘树广、黄镇伟、包礼祥所著的《古代文学研究导论——理论与方法的思考》一书就指出:“古代文学研究史专著自郭豫适《红楼研究小史稿》1980年问世,至1995年郭英德、谢思炜等著《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》出版,其间据不完全统计,陆续有关于诗经、楚辞、唐诗、宋词、元杂剧、晚清小说等专题性研究史10余种出现于学术著作之林。”此后至今又有多种此类学术史著作问世。
为此,郭先生为他的红学历史的写作,确立了非常明确的体例,即:“依时分章,举例评述。”郭先生在《红楼研究小史稿》之序言中说:“《红楼梦》评论史上有关的著作和材料实在太多,如何恰当地选择、组织,很不容易掌握。笔者基本上釆取依时分章、举例评述的方法。”这在相当程度上其实也就是鲁迅先生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的著述体例。当然,所谓 “依时分章,举例评述”,只是为了论述的方便,如同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》初看起来似乎只是重点评述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家作品,而内实有着对中国小说发展历史规律言简意赅的深刻论述那样,郭先生的红学史著作,并不乏对二百多年红学发展历史基本走向的恰如其分的把握。准确地说,郭先生对红学发展历史基本走向的高屋建飆式的阐述,具体体现在严格的科学的“举例评述”中。这正如陈维昭先生在《红学通史》中所说的那样:“郭著力图捕捉从红学诞生至1976年之间的重大事件,对重大事件的过程、主要人物、主要观点进行评介,以此去把握红学史发展的基本动向。”⑪客观地说,郭先生的《红楼研究小史稿》及其《红楼研究小史续稿》,依照“依时分章,举例评述”的原则,比较科学、清晰地勾勒出红学发展的历史线索,划分红学史研究的重要“类例”,建立起如前述黄霖先生主编的《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·小说卷》中所说的红学发展历史的撰写框架和模式。
他进而写到:“周汝昌的‘自传说’是胡适、俞平伯的‘自传说’的继承,但比胡、俞二人更坚决、更彻底,考述也更加详尽。从这些情况来看,《红楼梦新证》是《红楼梦》评论史上主张自传说的一部最大的代表作。”显然,依照中国学术界客观存在的多做表扬,少做批评,甚至不做批评的学术批评“潜规则”,这种面对“权威”毫不“苟且”的严肃的学术批评态度,同样是难能可贵的;联系上述在比较严酷的政治环境中对胡适在《红楼梦》研究方面所作的实事求是的评价,郭先生其独立的学术评判立场跃然纸上。实事求是是中国优秀的学术传统。《汉书》卷53《河间献王传》所说的“修学好古,实事求是”,人们已耳熟能详。不过,笔者更欣赏《清史稿》卷482《儒林传》(三)所说的“实事求是,不立异,不苟同”。所谓“不苟同”,对学术研究来说,就是要敢于排除一切非学术的因素,而有自己独立的判断。对一个学者来说,“不立异”并不难,但要真正做到“不苟同”,特别是在评判有关比较敏感的人与学术问题时,往往需要非凡的勇气,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,还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,因此,非要有优秀的学术品格不可。
上下滑动查看注释
注释:
①胡建次、潘牡芳《新时期以来中国古典文学学术研究述略》,《社会科学家》 2004年第4期。②黄霖主编《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•小说卷》,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,第511页。③刘梦溪主编《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》,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。④陈文新《“红学”的历史、现状与未来——写在〈红学档案〉前面》,见郭皓政主编、陈文新审订的《红学档案》,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。⑤以上概述,主要参考陈维昭先生《红学通史》中的相关论述,该书2005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。谨此致谢。⑥梅新林《文献•文本•文化研究的融通和创新——世纪之交红学研究的转型与前瞻》,《红楼梦学刊》2002年第2期。⑦郭豫适《往事回忆——和青年同志谈治学体会》,《文史知识》1989年第5期。⑧郭豫适《应当重视红学史的研究工作》,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》1982年第2期。⑨⑩钟明奇《博学慎思,实事求是——郭豫适教授访谈录》,《文艺研究》2009 年第5期。⑪⑫⑭陈维昭《红学通史》(下)第十章《红学的学术史研究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,第645、644页⑬冯其庸、李希凡主编《红楼梦大辞典》,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,第1129页。⑮可参钟明奇《关于李辰冬研究的补充》,《文汇读书周报》2006年12月29日。⑯见《北京青年报》2006年5月1日。⑰熊飞宇《李辰冬〈红楼梦研究〉管窥》,《红楼梦学刊》2010年第1期。【相关阅读】
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